集團15周年系列報道二:文化筑夢十五載 續寫傳奇看今朝
每天上午9點30分,位于步行街的華億廣場上,都會準時響起銅管樂團昂揚演奏的樂曲。伴隨著《國歌》和《華億之歌》的嘹亮旋律,華億集團的女子儀仗隊邁著堅定自信的步伐,護送著國旗和華億司旗迎著朝陽冉冉升起,華億員工吟唱著《華億我的愛》走上各自的崗位。15年如一日、風雨無阻的華億升旗儀式和迎賓儀式,已成為蕪湖"城市客廳"的一道特別風景。
有人說,透過那些深耕細作的本土企業的精神面貌,能夠窺見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個性標簽。就像華為之于深圳,海爾之于青島,“生于斯,長于斯”的華億集團,同樣深深烙刻著蕪湖這座港口城市“長江文化”的烙印。與城市精神一脈相承,華億集團把“上善若水”的道家哲學發展為內涵豐富的企業文化,成為引領企業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動力之源。
逼出來的"軟實力" 撐起企業"硬脊梁"
“華億之所以從創立之初就極其重視企業文化建設,是被‘市長’和‘市場’逼出來的。”對華億集團董事長項義水而言,15年前“一窮二白”的創業場景仿佛就在昨天。
當時蕪湖的百貨業,正經歷著轉軌改制所帶來的劇烈陣痛。第一百貨商店、百貨大樓等國有商業企業相繼退出歷史舞臺,一批老字號、老店鋪紛紛倒閉關門,大量資產無法盤活,大批員工下崗待業……號稱千年商埠的蕪湖一時間“容光黯淡”,商貿經濟百廢待興。
此時,只身下海的項義水創辦了“蕪湖華億工貿有限責任公司”,手上一無資金、二無團隊、三無資源,毫無硬實力可言。
既不能辜負市委市政府振興蕪湖商埠雄風的期待,又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一片天,兩手空空的項義水,在公司成立第一天,面對著不到10個人的員工隊伍,把自己的名字“義水”二字做了拆解,提出了“上善若水”的企業價值觀。“至柔至剛,隨圓就方,兼收并蓄;少則晶瑩剔透,多則濁浪千里;柔則潺潺細流,雄則氣吞萬物。”
當硬實力疲軟時,就要靠軟實力撐起企業的“脊梁”。自此,以“重德、尚義”為核心的“水文化”,漸漸滲入華億治企肌理。項義水和他的團隊重信守諾,廣結朋友,把企業價值觀的實踐成果,轉化為良好的關系整合力,獲得了政界、商界合作伙伴的廣泛支持,一路披荊斬棘,"白手起家"創造出行業奇跡。
“鄉土”“親情”攥在手 “家園文化”更入心
走過創業第一階段的艱難時光,翅膀漸漸“硬”起來的華億,并沒有因為硬實力的不斷提升,就放松對企業文化軟實力的建設。這種一以貫之的重視,不僅是因為創業初期就形成的文化自覺,更是基于華億高層對企業硬實力與軟實力"相輔相成"關系的智慧洞察。
在一份專題研究華億集團企業軟硬實力轉化課題的報告中,華億人引用了一個形象的"混凝土理論"--企業的人、財、物等硬實力要素,就像石子、水泥、砂子,在加入水之前,都是各自分散的。要將這些分散的資源整合為一體,就要加入適量的水產生凝固反應,還要經過后期養護才能大功告成。這些水就像企業的軟實力,軟硬實力之間相互依存,相互轉化,才能形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。而企業文化,正是最重要的企業軟實力之一。
“文化建設需要‘虛功實作’,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、口號標語和升旗儀式,而是要通過長期的系統工程建設,把‘掌舵人’的理念,變成廣大員工的集體共識和行為習慣。”集團總裁項領告訴記者,華億作為蕪湖的“親生仔”,是家鄉父老一路看著長大,有著重鄉土、重親情的文化傳統。多年來,在“上善若水”的基礎上,衍生發展出獨具特色的華億“家園文化”。這種“家園文化”的內涵包括,對內“員工即家人”,華億一家親;對外家鄉父老皆親人,要讓顧客有親切舒適的消費體驗,要對社會有感恩回報之心。
“家園文化”讓華億集團成為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。董事長家的餐廳就像員工食堂,每逢節假日,項義水經常邀請管理人員,到他家里吃飯、包餃子。項義水的夫人被華億員工親切地稱為章阿姨,公司年輕人結婚,基本上都請她來證婚,儼然成了專職證婚人。“家園文化”也讓華億集團成為城市大家庭的一員。“蕪湖人民的企業、蕪湖人的華億”,“華億在身邊,生活更新鮮”,“城市生活,百姓華億”等理念漸漸深入人心。企業的職工文化活動、黨團活動,塑造了一張張企業名片,打造了一個個活動品牌,獲得了一項項國家、省、市級殊榮。對內樹“魂”,對外塑“型”,企業的內外感召力不斷提升。
變與不變"辯證法" "百年老店"在路上
站在15歲的關口,叱咤江城的商業巨擘也遇到了“成長的煩惱”。特別是近兩年隨著電商經濟迅猛發展帶來的沖擊,負重前行的華億,亟需在國內百貨行業的集體焦慮中開辟一條轉型新路。
“水”文化的包容性、適應性和兼收并蓄,為面對挑戰的華億人平添了一份理性與從容。公司高層多次前往臺灣、香港考察,從當地服務業精耕細作、細致入微的經驗中得到啟示--面對新形勢新變化,轉型并不意味著盲目創新與顛覆,未來的服務業仍會回歸實體,精耕"服務之本",堅持"體驗至上"的適應性改變,是新常態下的有效應對之道。
在這樣的價值觀引領下,華億人的轉型實踐中始終貫徹著“變”與“不變”的辨證思維。開拓豐富新業態、打造"小馬王國"兒童文化創意品牌、發展區域電商和同城服務等,是華億轉型升級之“變”;主動服務的"首問負責制"、落地項目遵循"本土情懷"等,則是華億堅持初心的"不變"。
“華億的路還長,我們的目標是打造‘百年老店’。企業文化要一代代傳承下去,最終成為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。”項領告訴記者,價值觀是企業基業長青之魂。華億未來的文化建設,將結合企業的品牌內涵、文化傳統,作個性化、系統化、持久性的整體規劃。同時,不斷完善制度建設,從根本上解決硬實力與軟實力“兩張皮”的問題。真正讓“潤物無聲”的企業文化,引領華億人銳意進取的“有形作為”。